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在弘历的这一任上,大清的盛世梦达到了最高潮。自17世纪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美洲粮食作物引入中国,战乱的平定和粮食产量的增长使得大清的人口数量翻了一番,从 1.5 亿达到了 3 亿之巨;由于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掠夺,导致白银大量流入,尽管带来的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却也推动了贸易与土地交易的欣欣向荣。然而在这繁华盛世的背后,独坐龙椅的弘历叔叔却也感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弘历的忧虑与民众的狂欢

由于大清国情的问题,全体社会财富增加的盛世,往往意味着官僚阶层的严重腐败。弘历对于官员们私下捞捞钱的态度,显然比胤禛老爷子要宽容的多;但是腐败带来的问题,却让皇上感到头疼。尽管弘历自己也去江南腐败了好几趟,但他也同时觉得这种奢靡的文化对于满人勤劳勇敢的先进性造成了极大的腐蚀。腐败带来的问题还不仅于此,繁华江南量产的士子们朋比结党,影响朝中的政治风气;地方官僚们在考绩中官官相护,使得整个监督体系形同虚设。简而言之,整个官僚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犹如一架精密有序的机器,即使是拥有绝对权威的君主,也很难干扰它上面任何一个齿轮的运行节奏。

这使得皇上的意志对于官僚的影响逐级递减,中央对地方不能如臂使指——这才是令弘历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通常来讲,皇帝对官僚有两个常规的手段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考绩和监察。然而大清立国已百年,考绩评语日趋拘谨呆板,官员上下级形成一道紧密的关系网,上级对下级的考评除去那些有重大问题的,基本都是好顶赞;监察机构更不用说,基本都是各省的官员在自己监督自己。面对日趋形式化的评定系统,弘历不得不独辟蹊径,采用自己的手段:比如入京陛见,以及在各省安插眼线等。然而在承平日久的大清,这些动作都很难起到太大的影响,整个官僚机器还是那样缓慢有序的运作着,让皇上的手腕显得有些左支右绌。

然而叫魂案却给了弘历一个契机。这样一场席卷全国的事件,必然有他的主谋——或许幕后有妄图颠覆大清的谋反者也说不定。通过这个『谋反案』,国家进入了非常规态势,皇帝的手里握着一张『政治罪』的王牌,终于可以将专制的手段介入地方,严饬那些已经抱成一团的地方官员。或许在事件的前期,皇上还是发自肺腑的对叫魂事件的影响表示担忧;但是到了事件的后期,见证了一切荒诞与冤屈还依然坚持的皇上,是不是有几分是在贪恋这半年间获得的对官僚系统至高无上的支配权呢?

反观底层的民众,太平盛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许没有想象中那样多。尽管粮食产量与社会财富显著上涨,但人口也成倍的增加了,人均资源占有率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地区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与苏杭地区的繁华雅致相比,叫魂案发的安徽广德就『僻处万山之中,与徽郡接壤,可耕之田无几,兼以水少潍汇,田皆瘠薄』。人民没有因为商业的快速发展而显得更加优游从容,反而压力更大了。在帝国发展的中后期,社会的上升渠道也逐渐被垄断,『冷籍』注1 在现实中屡受刁难。作者在书里说:

在这样一个倍受困扰的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境遇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由于腐败而不负责任的司法制度而变得更加无法容忍,没有一个平民百姓会指望从这一制度中得到公平的补偿。

对于长期缺失权利的底层民众,叫魂案件给他们长期以来被压抑的情绪带来了一个爆发口。相信妖术的人,渴望通过叫魂这种超自然的方式,打击报复自己的对手;不相信妖术的人,也可以利用官府清剿的契机,诬告他人为叫魂犯。这种底层权力幻觉的产生导致的暴乱,在历史上似乎多次存在;然而似乎每一次的类似叫魂的案件,都仅仅是社会无组织力量 注2 扩大化的插曲,最终的结局往往是席卷全国的起义与革命。

就在弘历叔叔晚年把自己的签名改成『十全老人』之后数年,川楚地区便爆发了旷日持久的白莲教起义,八旗、绿营等中央正规军被彻底打崩,地方团练兴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日趋下降,弘历叔叔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好在他已死去,无需亲自来面对这盛世崩塌之后的风雨飘摇。

后记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学者,孔飞力教授的文笔令人惊叹。书里的前八章对于叫魂事件的描述几乎可以当做小说来看:他将一起夺人眼球的怪力乱神案件——德清石匠案作为入口,展开了长达五章的娓娓道来;他不厌其烦的刻画了下层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中层乡绅官僚的权利博弈、上层乾隆皇帝的内心写照,最终勾勒出一幅十八世纪中叶大天朝的全景图;最后又一口气将这些社会阶层用叫魂案件结合在一起,全书矛盾冲突激烈迸发;然而这震动的大清半壁江山案件却是一场冤案和闹剧,它的结局只能是高潮之后戛然而止,草草收场。在深夜的飞机上一口气全部读完而不觉困顿,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吸引力。

尽管像我这样心术不正的读者,读这本书就是为了寻找『现实中历史的影子』 注3,但还是被教授对当时的官僚体系和各阶层任务心理的论述所折服。教授在第三章对弘历同志作为一个满族征服者兼帝国统治者,对剃发问题的微妙心理把握的极为巧妙;对底层民众对僧、乞的态度,以及对叫魂的特殊恐惧也刻画的入木三分。今年 2 月,孔飞力教授与世长辞,愿天国安息。

注释

  • 注1:冷籍,指祖辈无科考,却来参加应试的子弟,虽然合法,却会遭受排挤刁难,清末状元张謇就因冷籍而需冒籍考试。

    冷籍者,雖身家淸白,但三代無人與考,其子孫出而應試,則羣詆爲冷籍

  • 注2:无组织力量是金观涛夫妇在《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一书中的提法。

  • 注3: 本书自出版时,便遇上震动全国的某轮事件,适时书里内容一直被读者拿来与现实做参照,以至于本书的译者都在札记里说:

    他所讨论的全是历史,对现实并无半点影射。我们之所以在读此书时会感到似曾相识,那是因为现实中还常常有历史的影子罢了。